医用红外热成像仪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39号华业国际中心A座709室
电 话:010-84534758
传 真:010-84534759
手 机:13501198386
联系人:汪经理

技术支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技术支持

康复医疗--家居式康复设备的空间
文章来源:景众盛(北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点击数:2205  更新时间:2016-07-28

    康复医疗机构和床位的供不应求,令这个千亿级规模的市场引来无数掘金者,从专业的康复中心,到创新的康复器械,成为一个个创业和投资热点。

     

    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康复医疗发展史,我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第一批医生赴日本学习专业康复医疗才算真正起步,国内第一个康复医学科就是1984年在中日友好医院建科。

    但是,康复医疗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发展缓慢。直到 汶川地震导致康复医疗需求突然的集中爆发,最终引起国家对康复医院的特别重视,卫生部随即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里面专门提到两个重点:一是康复医院的建设,二是分级管理体系建设的问题,激励部分二级医院或者企业医院转型康复医院,也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康复医院。

    即便有最近几年的发力,康复医疗机构和床位还是严重供不应求。数据显示,我国约有3000余家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仅占全国综合医院总数的24.6%,其中又仅一半设有康复病区;各类康复医院338所,康复编制床位仅占全国卫生机构床位总数的1.18%。以上海为例,每60个需要康复的病人中,只有1人能住院接受康复治疗。

    从市场规模来看,更能感觉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更能反映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美国康复医疗市场(含长期护理)规模已超2000亿美元——人均约800美元;我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现阶段仅200亿元——人均仅约15元人民币。

    智能设备驱动康复医疗家居化

    康复医疗的市场潜力勿庸置疑,但是,如何切分这个市场也有诸多不同的角度。

    与眼下大热的分级诊疗类似,康复医疗也有着清晰的层级划分。急性临床康复期多大三级医院,但在病情稳定后,患者应该尽快转移到二级医院或专业康复医院,乃至护理之家、社区卫生中心和家庭等长期康复服务场景。

    (转自:搜狐健康)